10/12/2006

《張愛玲與賴雅》之又一章(三)-司馬新

重臨張愛玲故居

編者按:編按:作者司馬新重臨張愛玲故居,感觸良多,他認為張愛玲的《十八春》被禁了三十年,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向來欠缺了寬容的態度。
----------------------------------------------------------------

這又是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日子。我站在張愛玲故居,從前赫德路公寓對街,仰視六樓上的陽台。當年她站在陽台上,全上海的天光雲影,盡在眼中。雨天的晚上,「一房的風聲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藍瀟瀟的夜,遠處有淡燈搖曳。」電車廠早已撤去,少了電車的叮叮噹噹,可是街上喧鬧依舊,街沿已有梧桐樹葉,徐徐舞下。張愛玲四十年代寫過《落葉的愛》:秋陽?的,?水門汀地上,?靜靜睡在一起,?它與它的愛。


張愛玲的滄桑故事微不足道?

這些年來,那幢公寓中的人事滄桑,可以寫出幾個張愛玲式的故事,不說也罷。可是上面依舊是天淡雲閒,下面仍然是滿地黃葉,只是中間流去了五十三年。

向右轉,沿?南京路走,不久就到了靜安寺,街上大幅廣告說明古寺已有一千七百五十年的歷史。從古至今,無數香客來此求願,大殿中,廊道上都留下了無數的足?。千多年來,熊熊烈火中,燒去了多少許願?滿地灰燼?,千載以來,又有多少得不到的償願?在這巨大而破殘的人類歷史背景之下,張愛玲顛沛流離的一生,或許也就微不足道了。

二千多年來的皇帝,都沒有雅量,聽到一句真話,稍不順耳,輕則禁書,重則九族連誅,因此文字獄無數,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改再改,張愛玲《十八春》結局光明,出自同樣理由(至少在我看來,《十八春》終局,雖不及《半生緣》,仍相當入情入理,除了翠蓉性格突變之外)。雖然如此,張愛玲的書,還是被禁了三十年之久。

中國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現實的中國社會?,「有容乃大」始終是一個遙遠的理想。胡適七十年前提倡寬容,至今效果還是微弱。一個富強的國度?,應該是寬容的,可以有真正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這社會?,個人會爭取自己的發言權,也會維護他人說反話的權利。在這種社會?,文學會有自己的天地,不再如二千多年來,作政治的附庸,曹雪芹、張愛玲就不致於走上放逐道路了。(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