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2012

張看楊貴妃

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一文裡,提到唐明皇之所以愛楊貴妃,是因為她為人的親熱,熱鬧。她說唐明皇『生活在那樣迷離悄恍的戲台上的輝煌裡,越是需要一個著實的親人。所以唐明皇喜歡楊貴妃,因為她於他是一個妻而不是「臣妾」。我們看楊妃梅妃爭寵的經過,楊妃幾次和皇帝吵翻了,被逐,回到娘家去,簡直是「本埠新聞」裡的故事,與歷代宮闈的陰謀,詭秘森慘的,大不相同。也就是這種地方,使他們親近人生,使我們千載之下還能夠親近他們。』



從來沒有用這樣的眼光看待李隆基與楊玉環,看著覺得可愛也親切。想來幾位男性詩人為楊貴妃抱不平,也是因為這番體會與體諒,對她產生憐惜?
楊貴妃兩次被逐出宮都記在正史上,雖只以「忤旨」二字帶過,卻因事有谿蹺而增加無限想像空間。第一次被逐是在天寶五年,據說是因為皇帝難捨舊愛梅妃,瞞著楊貴妃私下與梅妃幽會,楊妃獲知消息,醋勁大發,天沒亮便闖進寢宮,哭鬧不已。皇帝先是蒙著被裝睡,不敢理會,楊妃卻越鬧越兇,皇帝尊嚴不得不維護,當場要她回娘家。楊妃也恃寵而驕,當下便走人。

通常妃子被發放,如同臣子,免去官職官服,以平民身份出宮;但唐明皇既未免貴妃妃位亦未降位,楊貴妃坐在標有貴妃勳徽的坐車裡,浩浩蕩蕩回了娘家。她走後,唐明皇茶不思,飯不想,成天發脾氣,高力士看情況不對,便找了個機會又把楊貴妃給迎了回來。

第二次被逐則在天寶九年,原因也是忤旨,就是跟皇帝頂嘴的意思吧?這回被逐,事態較嚴重,因為楊家在朝廷的勢力已經展開,若楊貴妃失寵,將危及家族性命。也許因這緣故,楊貴妃剪下一段髮絡附上悔過書托人帶給唐明皇。老皇帝一看,怎生得了?愛妻這可是要尋短見了?心急如焚等不到天亮,當夜連開十六道城門接回楊貴妃。(唐朝夜開城門必得軍國大事,所以每次夜開城門均記錄在史)

由此看來,的確像是「本埠新聞」裡發生在街井巷弄裡某戶人家的小故事--去掉那些坐車,太監與城門,不就是夫妻兩吵嘴嗎?

楊貴妃在中國四大美人中是唯一得到愛情的。她比另三位美人幸運,一是生在太平盛世,二是遇到唐明皇。唐明皇畢竟是個感性又多情的天子,若是遇到漢武帝或康熙,只怕沒有安史之亂也會落個悽慘下場。

『馬蒐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以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深情,我很相信馬蒐坡下的亡魂是替死鬼,『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也強烈暗示了楊妃並未魂斷馬蒐坡?那遠在日本的貴妃廟,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嬝繞餘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