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五四遺事》是她到美國後才發表的作品,或許因為時空相隔,沒有早期作品的耽溺,反倒透著幾分喜劇風格。
小說嘲諷新時代來臨,『一個愛情荒蕪的國家』,『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的都市文』,『沒聽過戀愛就已經結婚生子』的婚姻...突然要談起自由戀愛了。張愛玲把這種時代的新體驗對舊式婚姻與社會傳統的衝擊與夾在新舊文化衝突的青年男女,如何在突然獲得的自由之下演出一齣齣的鬧劇,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連當事人之外的旁人、家人、朋友的心理狀態,也諷刺得入木三分,令人發噱。
小說男主角羅(文濤)以已婚身份與女學生密斯范談戀愛,回頭與元配鬧離婚鬧了六年。其間女學生密斯范意志動搖,在家人安排下與他人相親;男主角終於離婚了,卻因賭氣,立刻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新婚不久,在好事的朋友們安排下,又見著密斯范。舊情復燃,再回去辦離婚,這回又辦了五年。男女主角好事多磨,總算成了眷屬。...婚姻果然是愛情的墳墓,當年美得像靜物一樣嫻雅少女,成了一座廢墟:『沒有牌局的時候,她在家裡成天躺在床上嗑瓜子。衣服也懶得換,污舊的長衫,袍叉撕裂了也不補,紐絆破了就用一根別針別上。....羅覺得她簡直變了個人。』
愛情是盲目的。羅花了十一年的時間,休了兩個妻子,娶回來的,竟不是原來那位在西湖夜遊時,嫻靜優雅陪著朗讀雪萊詩句的新式女青年。她變了個人嗎?或是他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她?
張愛玲以戲謔口吻狠狠嘲諷了新式文化下自以為新式的青年,同時也一貫地對愛情、婚姻、社會及人與人的關係,幽微犀利地透露不以為然。
不過,我最有興趣的,倒是想追究一下《五四遺事》的故事主人翁是不是有真人原型?張愛玲的小說,根據她自己的說法及她弟弟張子靜的說詞,都證實好幾個小說人物都有原型根據。《金鎖記》、《花凋》、《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都有原型,或是張愛玲聽來的,或是她週遭友人的故事...
那麼《五四遺事》有沒有原型呢?
《五四遺事》的英文書名為:Stale Mates,吸引我目光的是副篇名:A Short Story Set in the Time When Love Came to China.
When Love came to China...
When...
故事的背景年代是1924年。1924年之前有徐志摩與元配張幼儀離婚(1922年),與林徽因,陸小曼的戀情轟轟烈烈結束與展開,之後則有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郁達夫與王映霞的激情演出(徐志摩和郁達夫這兩位同班同學,真是哥倆好,寶一對);而這之間,還有徐悲鴻、張道藩與蔣碧薇的三角戀....
《五四遺事》英文版發表於1956年,是張愛玲初初到美國的時候,但這故事在她心裡蘊釀許久。我懷疑這幾位民國才子與女子的情事,是張愛玲成長背景中的社會議題。而上述幾位才子的戀愛記錄,剛剛好都有三段,且後果都是佳話成悲劇。
略知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的後母是退休的酒花名花,而陸小曼是後母的好友。對照徐志摩中國雪萊的稱號,以及陸小曼後來吸食鴉片成了『芙蓉仙子』,《五四遺事》中的男女主角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