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是時間越久,越被遺忘,張愛玲則是越來越被記得。 ...... 南方朔
要來寫張愛玲的人生,心中很是泫然。在她生前,她一直是一個迷,正因她是一個迷,有心人在她未過世時,便已開始搜集一些蛛絲馬跡。張愛玲自己,只在最後留給我們一本 《對照記》,把她一生中珍貴的照片,公諸於世。
每一張照片,她作了解說,但在我們讀它時,讀到了她寫出或沒寫出的情感。 我們讀張愛玲小說時,很少因故事情節流淚。我幾乎沒有過。再深沈的悲哀,她也以冷眼看待的眼光,帶讀者們走過去。可是在她過世後,在各類資訊中得知她的生活,那種感覺,彷彿在一個銅牆鐵壁中,被人丟過來扔過去,每一次撞擊都痛到心扉裡去。
對照記裡,張愛玲雖然沒有強調,但是很明顯看出,除了她自己外,她只放了她心裡尊重及所愛的人。
每一張照片,她作了解說,但在我們讀它時,讀到了她寫出或沒寫出的情感。 我們讀張愛玲小說時,很少因故事情節流淚。我幾乎沒有過。再深沈的悲哀,她也以冷眼看待的眼光,帶讀者們走過去。可是在她過世後,在各類資訊中得知她的生活,那種感覺,彷彿在一個銅牆鐵壁中,被人丟過來扔過去,每一次撞擊都痛到心扉裡去。
受母親影響極大
她雖是從小纏足,踏著這三寸金蓮橫誇兩個時代,
她在阿爾卑斯山滑雪至少比我姑姑滑得好。
她雖是從小纏足,踏著這三寸金蓮橫誇兩個時代,
她在阿爾卑斯山滑雪至少比我姑姑滑得好。
![]() | ![]() |
這是張愛玲的母親, 在《對照記》出來之前,我一直沒能找到她母親的照片,心裡是很佩服也很欣賞這位女性的。
張愛玲第一次投稿得了稿酬,她要張愛玲把那五元裱起來,留作紀念。(但是張愛玲沒聽她的就是了,她拿那錢去買一條口紅)由此可以看出這位女性的感性及細緻。
有一回張愛玲看到母親的書中夾了一朵花,母親說起它的歷史,張愛玲聽著聽著掉下淚來。母親向兒子說:『你看,姐姐可不是因為吃不到糖而哭。』她喜歡女兒這種充滿優裕的感傷。
她教張愛玲畫畫,彈琴,跟張愛玲一起看老舍的二馬。張愛玲說雖然後來老舍的 '離婚" 和 "火車"比 "二馬" 好得多,但是她還是喜歡二馬。
我想,還是因為她對母親的懷念的緣故。 張愛玲說,母親從不談錢,在生活很困苦時也不談。這把她逼到對面去,她說自己是個拜金女。
在那個年代,她在歐洲讀藝術學校,在德法之間遊走。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後來因為丈夫吸食鴉片,又納妾,不顧世俗眼光,結束了婚姻。 張愛玲也贊成母親離開父親的,她寫道: 『他們的離婚,雖然沒有徵求我的意見,我是表示贊成的,心裡自然也惆悵,因為那紅的藍的的家無法維持下去了。幸而條約上寫明了我可以常去看母親.....』由此可見,張愛玲心裡對母親的愛是深刻的。
張愛玲從父親家逃出來後,逃到母親家裡,母親一路供給她讀書。但母女二人的感情,也在現實生活的磨礪下,產生了微妙的不合。張母最後定居在英國,與張愛玲只藉書信聯絡。但死後將所有遺物寄到在美國的張愛玲處,張愛玲在其中發現到一張她在港大讀書時的照片,母親一直留在身邊。她說:『大概這一張比較像她心目中的女兒。』
張愛玲的英文名字 Eileen 是母親起的,後來的中文筆名愛玲,便是研用英文名的音譯。張愛玲說不喜歡,但又懶得改,我相信她心裡是想留著母親給她的這個名字。
有一回張愛玲看到母親的書中夾了一朵花,母親說起它的歷史,張愛玲聽著聽著掉下淚來。母親向兒子說:『你看,姐姐可不是因為吃不到糖而哭。』她喜歡女兒這種充滿優裕的感傷。
她教張愛玲畫畫,彈琴,跟張愛玲一起看老舍的二馬。張愛玲說雖然後來老舍的 '離婚" 和 "火車"比 "二馬" 好得多,但是她還是喜歡二馬。
我想,還是因為她對母親的懷念的緣故。 張愛玲說,母親從不談錢,在生活很困苦時也不談。這把她逼到對面去,她說自己是個拜金女。
在那個年代,她在歐洲讀藝術學校,在德法之間遊走。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後來因為丈夫吸食鴉片,又納妾,不顧世俗眼光,結束了婚姻。 張愛玲也贊成母親離開父親的,她寫道: 『他們的離婚,雖然沒有徵求我的意見,我是表示贊成的,心裡自然也惆悵,因為那紅的藍的的家無法維持下去了。幸而條約上寫明了我可以常去看母親.....』由此可見,張愛玲心裡對母親的愛是深刻的。
張愛玲從父親家逃出來後,逃到母親家裡,母親一路供給她讀書。但母女二人的感情,也在現實生活的磨礪下,產生了微妙的不合。張母最後定居在英國,與張愛玲只藉書信聯絡。但死後將所有遺物寄到在美國的張愛玲處,張愛玲在其中發現到一張她在港大讀書時的照片,母親一直留在身邊。她說:『大概這一張比較像她心目中的女兒。』
張愛玲的英文名字 Eileen 是母親起的,後來的中文筆名愛玲,便是研用英文名的音譯。張愛玲說不喜歡,但又懶得改,我相信她心裡是想留著母親給她的這個名字。
受姑姑照顧極多
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
然而我對於我姑姑的家,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
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
然而我對於我姑姑的家,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

與炎櫻相知最深
我的朋友炎櫻說: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
對炎櫻我們也不會陌生,在張愛玲的文章中,可以感覺出來,她是張愛玲唯一交心的朋友。她是阿拉伯裔的鍚蘭人,在上海開珠寶店,母親是天津人。 炎櫻與張愛玲一同在香港讀大學,經歷了戰亂,兩人一起躲在防空洞,一起經歷眼睛睜開來會不會看不見對方的恐懼。我的朋友炎櫻說: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
空襲過後,兩人還跑出去逛街,跑去書店跟老板討價還價,炎櫻跟老板吵了半天,結果還是不買。 炎櫻在學校,是模範生,學業好,人緣也好。想來這也是她能跟張愛玲相處的原因。
《對照記》中,張愛玲好些穿戴首飾的照片,都是炎櫻借她的,她有台小相機,幫愛玲拍了好些美麗的相片。看得出來她們一起作了許多愛玲喜歡且開心的事。 張愛玲的《傳奇》出版時,是炎櫻設計的封面;愛玲穿著與李香蘭合照的那件用祖母夾被被面做的衣服,也是照炎櫻的設計做出來的。以張愛玲的孤傲與冷僻性格,由這些小地方,可看出她對炎櫻的極其信任。
▲▲炎櫻與愛玲合影於張愛玲家中的屋頂洋台上。
張愛玲到了美國,懷孕、墮胎之事,炎櫻均是少數幾個知情的人士之一,她們一直保有聯絡。 炎櫻也是有資格寫一本《我與張愛玲》的,可是她也沒寫。甚至沒有透露任何消息。
by flower 0109.2004 Vancouv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