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12

從對照記裡看張愛玲的戀衣狂

很多人都知道,張愛玲對衣飾的講究,在她的小說中,人物身上的穿著,向來一一描述。且都具有意象上的意義。 她過世後,在她住處的衣櫥裡,發現大量沒穿過的衣物,每一件的顏色和款式,都恍若曾經穿在她小說中的人物身上。
還記得三毛編劇的 “ 滾滾紅塵”嗎?劇中林青霞拿起茶几上的桌巾,當作披肩去赴宴那一幕?這正是張愛玲的作風。她身上總是穿著被單或桌巾改製的衣服。 (咦,寫到這兒,想起了"飄" 裡面那位亂世佳人--郝思嘉,她也曾穿著窗簾布改製的篷篷裙去監裡探視白瑞德。呵,這大概是奇女子的作風。 )

從這張照片開始說起吧,這是張愛玲三四歲左右的照片。片中的色彩之所以不自然,是因為這色彩是張愛玲的母親自己著上去的。

張愛玲自己回憶道,她出第一本書時,封面也是這個孔雀藍,她說母親掛在牆上的油畫也是這色調。她說:"我就是在這些不相干的地方像她,她的長處一點都沒有,氣死人。” 我一直覺得張愛玲對自己的母親,有著又愛又恨又崇拜的心情,她細細收起了母親曾給予她的一切,無論是喜是悲,或是記憶。 張愛玲自己說道,這套衣服她並沒有很喜歡,她覺穿在身上傻頭傻腦。但這照片讓她覺得親切,因為這令她想起那個陰天的下午,她站在母親旁邊,看著母親在為這張照片著色的情景,於她,這是家庭中難得的親切。
少女時期的張愛玲,並沒有因為家世的顯赫而過著好日子。因為父親吸食鴉片,又與母親離婚,娶了繼母進門。繼母看起來,可能是名交際花 ,與陸小曼及朱氏姐妹都交好。(趙四風流朱五狂的朱氏) 我說她是交際花,倒不只是因為她與上述女人在一起,而是從張愛玲的文章裡,這位繼母的待人處世,就像寫得很爛的連續劇裡的壞女人,在人前一套,人後又一套。善於陽奉陰違的人際處理,也算是另一種交際花吧? 繼母在父親面前說,給張愛玲留了許多上好料子的旗袍。但事實上,那些旗袍的領口均已磨破,張愛玲只好穿著母親留給她的兩件藍袍子。照片裡的這件是其一。(因為她上貴族學校,穿著磨破的衣服,她覺難堪)她自己回憶道,她便是在此時埋下日後的 clothes-crezy(戀衣狂)
左邊這張照片裡的上衣,是張愛玲戰後在香港買的廣東土布,玫瑰紅上印著粉紅花朵,嫩黃綠的葉子。她說就算是在鄉下,也只有嬰兒才穿。而她不但帶回上海作成衣服,還自以為保存了劫後的民間藝術,"彷彿穿著博物院的名畫,到處走,遍體森森然飄飄欲仙”,完全不管別人的觀感。 右邊這張照片就更有意思了,站在張愛玲後面的,是影星李香蘭,要合拍時因為張愛玲太高了,只好拿張椅子給她坐下,委屈李香蘭侍立一旁。張愛玲身上這件衣服的料子,是她祖母的一床被面,她拿給裁縫依炎櫻的設計作成的。她很滿意,她自己形容: 『米色薄綢上灑淡墨點,隱著暗紫鳳凰,很有畫意,別處沒看見過類似的圖案。』 以下這三張照片,大概是張愛玲 "對照記" 還沒出來以前,讀者們僅能看到的三張照片。目前網路上能看到的,好像也只有這幾張。我猜想,張愛玲自己大概也很喜歡這三張照片,所以允許它們面對大家。
這是張愛玲僅有的清裝行頭。 1944年,攝影家朋友專程來給她拍照,她便穿上這件大襖
同一天拍攝,張愛玲想換個樣子,於是在旗袍外面加了件浴衣。(浴衣耶,好可愛哦..!)
1954年在香港 愛玲自題: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這是張愛玲在她親自選擇的照片裡,留給我們的最後一張。她只輕輕寫下:『1968年攝於波士頓。』其實那時她的生活是很艱苦的。

有人根據她這張照片,推斷她戴了假髮。又有人認為,以張愛玲的個性,她不會讓假的東西放在自己身上。於是兩派爭論不休。(以她愛美的程度,戴假髮的可能性也蠻高...^^ 2012年七月註)

至於我,我不去猜測,戴不戴假髮都掩不住她的滿面風霜。我只關心,在那時,她心裡想些什麼?為什麼不再寫作?為什麼對一切外在的人事都打上了死結?

flower 寫於2004.12.10

2 comments:

Rex Chuan said...

讀起來有趣極了。一是張愛玲的魅力,一是透過你的眼睛。

flower said...

謝謝永恕兄這麼說,您會對張愛玲有興趣,我也很意外!...^^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