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2020

善隱世的張愛玲與不知情的美國客

感謝葉美瑤小姐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張愛玲。

文/James K.Lyon
譯/葉美瑤

本文想說明當年我的無知、天真及固執是如何幫助了我,使我得以在一九七一年於加州柏克萊大學見到素以孤僻避世聞名的張愛玲女士。

話說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三年間,當時我任教加大聖地亞哥分校,教授德國文學,有一天我與一位同僚鄭樹森先生——當時他是比較文學系的助教一一聊起我那本研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滯美時期生活的書。那本書於一九八O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印刷出版。我漫不經心地提到自己另外還在一九七八年時寫過布萊希特的一位美國友人,他就是甫德南•賴雅(Ferdinand Reyher)。鄭樹森立刻指出此人是張愛玲的美國夫婿,並詢問我是否與賴雅或張愛玲見過面。我告訴他我曾經在一九七一年會晤張愛玲女士還訪問了她,他聽了以後面露驚色(或許說“不可置信”更為貼切),我感到相當不解。透過他的說明,我才知道張女士向來以離群索居著稱,過去不知有多少批評家與仰慕者試圖見她一面,最後卻都碰了一鼻子灰,並指出連張女士的出版代理人要聯絡她都很困難,而且從來沒能私下與她面對面晤談過;言下之意,我見過張女士已經夠聳人聽聞了,能夠當面採訪她恐怕算得是空前絕後。一九八四年,我認識了司馬新先生,他也向我印證鄭教授對張女士的陳述。

7/10/2017

相見歡不歡?--談張愛玲《相見歡》

去年夏天相識的友人,今夏又來,約在植物園的餐廳喝咖啡,燦燦的陽光下聽她說著去年的話題,同樣的人物,同樣的場景,同樣的衝突與應對,同樣的沮喪與抱怨。該停頓的地方仍然停頓,該悵然問話時依然悵然...同行的另位友人像完全沒聽過似地熱情回應著,而我,則幾度悄悄打起呵欠。

想起張愛玲的《相見歡》,荀太太向伍太太說著幾個月前才說過的被一小兵釘梢的往事,一個忘了說過,一個忘了聽過,同樣情節再上演一次,不耐煩地依舊不耐煩,忍不住要唸叨的還是要唸叨,害得一旁苑梅『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恨不得大叫一聲,又差點兒笑出聲來』,看兩位老太太忘得那麼徹底,不指望她們想起來,只好寄望另一位聽眾荀先生能記得這已說過的話題。聽自己妻子念念不忘年輕時被人釘梢的往事,會是怎樣的心情?張愛玲給予一個意味深長的答案:荀先生『面色有點不可測,有一點強烈的表情,而眼神不集中....他彆著的一口氣終於放了出來,打了個深長的呵欠,因為剛才是他太太說話,沒關係。』

4/22/2016

陳芳明談張愛玲



晚間走路,看到一大塊灰濛濛的薄雲包圍著深深嵌在天空中的月亮,想起張愛玲的月亮:『今天這月亮特別有人間味。它彷彿是從蒼茫的人海中升起來的。』(半生緣)

張愛玲流域所以在台灣文壇滲透甚廣,可能還得拜唐文標之賜,一開始他是想"修理"張愛玲的,不料引起大家好奇:什麼樣的女作家,有勞這麼多男人來"修理"?唐文標自己出了一本又本批判張愛玲的書,原來是批評,後來成了研究,再後來就集大成了。陳芳明笑唐文標:分明對張愛玲是病態地愛著,像小學男生喜歡隔壁班女孩,下了課就跑過去踩她一腳...

陳芳明談張愛玲,有趣極了,說他為張愛玲受了許多苦:參加張愛玲研討會,引起民進黨人士反彈,他笑說:他不知入了黨還要改變美的鑑賞;他要把張愛玲寫進台灣文學史,也被本土作家們追殺。他以為台灣作家的文字脫離了生活的白話,進階到濃縮的文字煉金術是很重要的成就,而這成就來自於張愛玲的影響。他沒有把張愛玲看作台灣作家,但張愛玲對台灣文壇的影響,不可能在文學史上忽略過去!他還說,他還是很高興能為張愛玲作件事...張愛玲的《對照記》得到中國時報1994年的文學特別成就奬就是他強力推薦的。

我很喜歡陳芳明說的一句話:「一個作家的價值不在國籍,而在於她對那個地方的影響有多深遠。」是的,文學與藝術本是流動的,不應受政治干涉與侷限。


@丙申年三月十五日



7/19/2015

《五四遺事》的原型

張愛玲的《五四遺事》是她到美國後才發表的作品,或許因為時空相隔,沒有早期作品的耽溺,反倒透著幾分喜劇風格。

小說嘲諷新時代來臨,『一個愛情荒蕪的國家』,『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的都市文』,『沒聽過戀愛就已經結婚生子』的婚姻...突然要談起自由戀愛了。張愛玲把這種時代的新體驗對舊式婚姻與社會傳統的衝擊與夾在新舊文化衝突的青年男女,如何在突然獲得的自由之下演出一齣齣的鬧劇,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連當事人之外的旁人、家人、朋友的心理狀態,也諷刺得入木三分,令人發噱。

小說男主角羅(文濤)以已婚身份與女學生密斯范談戀愛,回頭與元配鬧離婚鬧了六年。其間女學生密斯范意志動搖,在家人安排下與他人相親;男主角終於離婚了,卻因賭氣,立刻又娶了第二任妻子。新婚不久,在好事的朋友們安排下,又見著密斯范。舊情復燃,再回去辦離婚,這回又辦了五年。男女主角好事多磨,總算成了眷屬。...婚姻果然是愛情的墳墓,當年美得像靜物一樣嫻雅少女,成了一座廢墟:『沒有牌局的時候,她在家裡成天躺在床上嗑瓜子。衣服也懶得換,污舊的長衫,袍叉撕裂了也不補,紐絆破了就用一根別針別上。....羅覺得她簡直變了個人。』

愛情是盲目的。羅花了十一年的時間,休了兩個妻子,娶回來的,竟不是原來那位在西湖夜遊時,嫻靜優雅陪著朗讀雪萊詩句的新式女青年。她變了個人嗎?或是他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她?

張愛玲以戲謔口吻狠狠嘲諷了新式文化下自以為新式的青年,同時也一貫地對愛情、婚姻、社會及人與人的關係,幽微犀利地透露不以為然。

不過,我最有興趣的,倒是想追究一下《五四遺事》的故事主人翁是不是有真人原型?張愛玲的小說,根據她自己的說法及她弟弟張子靜的說詞,都證實好幾個小說人物都有原型根據。《金鎖記》、《花凋》、《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都有原型,或是張愛玲聽來的,或是她週遭友人的故事...

那麼《五四遺事》有沒有原型呢?

《五四遺事》的英文書名為:Stale Mates,吸引我目光的是副篇名:A Short Story Set in the Time When Love Came to China.

When Love came to China...

When...

故事的背景年代是1924年。1924年之前有徐志摩與元配張幼儀離婚(1922年),與林徽因,陸小曼的戀情轟轟烈烈結束與展開,之後則有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郁達夫與王映霞的激情演出(徐志摩和郁達夫這兩位同班同學,真是哥倆好,寶一對);而這之間,還有徐悲鴻、張道藩與蔣碧薇的三角戀....

《五四遺事》英文版發表於1956年,是張愛玲初初到美國的時候,但這故事在她心裡蘊釀許久。我懷疑這幾位民國才子與女子的情事,是張愛玲成長背景中的社會議題。而上述幾位才子的戀愛記錄,剛剛好都有三段,且後果都是佳話成悲劇。

略知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的後母是退休的酒花名花,而陸小曼是後母的好友。對照徐志摩中國雪萊的稱號,以及陸小曼後來吸食鴉片成了『芙蓉仙子』,《五四遺事》中的男女主角呼之欲出。

2/16/2013

筆記--張愛玲再生緣


01

重看一些評論張愛玲的文,尤以王德威【張愛玲再生緣】最是精彩動人。前半敍述張愛玲的寫作手法,後半觀察當代小說家如何體現或抗拒張愛玲的情結。前半的寫作手法姑且略過不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來看。倒是後半寫張愛玲對文壇的影響,讀來簡直令人心醉神迷,把張愛玲存而不在的魂魄說得透徹縹緲又無所不在。

8/11/2012

張看楊貴妃

張愛玲在【我看蘇青】一文裡,提到唐明皇之所以愛楊貴妃,是因為她為人的親熱,熱鬧。她說唐明皇『生活在那樣迷離悄恍的戲台上的輝煌裡,越是需要一個著實的親人。所以唐明皇喜歡楊貴妃,因為她於他是一個妻而不是「臣妾」。我們看楊妃梅妃爭寵的經過,楊妃幾次和皇帝吵翻了,被逐,回到娘家去,簡直是「本埠新聞」裡的故事,與歷代宮闈的陰謀,詭秘森慘的,大不相同。也就是這種地方,使他們親近人生,使我們千載之下還能夠親近他們。』

8/10/2012

因為他們是真的

有些人總喜歡痛批張愛玲筆下人物(有說其太猥瑣,有說其心機重)時,我總覺被打了一記悶棍,有著悶悶的不怏,卻又無從反對。但近來重看張愛玲年輕時的舊文【我看蘇青】,看到她對寫作及筆下人物的描述,心中悶悶的不快才被解放了出來。

8/08/2012

使用資料,請註明出處

剛剛搜尋張愛玲的資料,無意中搜到篇文章:張愛玲給我們的永遠安慰,進去後從標題就讓我很有似曾相識之感,再往下看,差點兒沒昏倒,差不多把我的《張愛玲二三事》整個網站的文都搬過去了,真叫作”整碗捧去”。

張愛玲的資料我是很樂意分享,但這個網站連我個人的感想和抄錄下來的句子都copy過去。很可能對方以為張愛玲是公共財產,都是抄來抄去的,但我網站中,無論是張愛玲的生平或她書中的句子,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上來的,怎麼可以這麼大辣辣搬過去,連聲招呼都不打,也不作個連結?

本想給他留個言,請他註明一下出處,結果他的留言也設定要經過他們允許才能放行,為免被過濾掉,只好把留言copy回來:

7/24/2012

從對照記裡看張愛玲的戀衣狂

很多人都知道,張愛玲對衣飾的講究,在她的小說中,人物身上的穿著,向來一一描述。且都具有意象上的意義。 她過世後,在她住處的衣櫥裡,發現大量沒穿過的衣物,每一件的顏色和款式,都恍若曾經穿在她小說中的人物身上。

從對照記看張愛玲的華麗人物

許多人是時間越久,越被遺忘,張愛玲則是越來越被記得。 ...... 南方朔

要來寫張愛玲的人生,心中很是泫然。在她生前,她一直是一個迷,正因她是一個迷,有心人在她未過世時,便已開始搜集一些蛛絲馬跡。張愛玲自己,只在最後留給我們一本 《對照記》,把她一生中珍貴的照片,公諸於世。

從對照記看張愛玲的三個男人

生也是這樣的吧,它有它的圖案,我們唯有臨摹。
------張愛玲 

對照記是在 1994 出版的。記得在出版之前,皇冠就打足了廣告,這本相簿幾乎是在千呼萬喚之下姍姍出現。也許張愛玲有意為自己生命的本體留下一個愴然記號。在她過世之前(她於 1996 年逝世)沒有其它作品出現,於是這本相簿成了她今生最後的回顧。

6/11/2012

超級月下看金鎖記/光年

扁扁的下弦月像赤金的臉盆,在天亮時分沉下去。張愛玲寫的是想像中的故事意境﹐而不是記錄一場實景。因為在現實世界裡﹐下弦月都是在子夜之後﹐天亮之前升起。


2012/05/05 北加州超級月亮浩浩出東坡的景象

11/05/2011

民國女子/胡蘭成

前言:

還是要聲明一下,我不喜歡胡蘭成,但因為這篇民國女子是後人唯一能多認識一點兒張愛玲的出處,不得不引之。事實上,胡蘭成與張愛玲在一起時,年約38,寫此文時卻已年高73,時隔久遠,事實如何,恐怕兩人也說不清。只是胡以七十高齡,一味寫愛玲對他的戀慕,實是可鄙之人。(by flower)


9/08/2011

張愛玲的三個錢包的推理故事/馬家輝

張愛玲的三個錢包的推理故事    馬家輝    2010.09.02


最快樂的男人

常被戲稱為“張愛玲男朋友“的陳子善教授於7月底在香港書展演講,講的雖不是張愛玲而是《海上花列傳》,但亦間接跟張小姐有關,因為書裡人物有她的家人影 子,她亦愛它,又曾把它譯成白話,陳教授為了郝明義先生的“經典3.0”系列演講而特選此書,其實是把私心夾藏在選題裡,讓我們隔了一層陪他一起懷念張愛 玲。不愧是“張愛玲的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