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06

張愛玲的哀矜人生

在張錯的【水般亮麗自然】談到張愛玲海喪的始末,其中外人的紛擾與過程放下不提,文中提到張愛玲的遺囑卻令我迴腸許久。

『愛玲女士的遺囑很簡單,只有兩點。
第一、一旦棄世,所有財產將贈予宋淇先生夫婦。
第二、希望立即火化,不要殯殮儀式,如在陸地,則將骨灰撒向任何廣漠無人之處……』



我們知道,一個人最後的人生智慧表現在對自己墓葬的處理上。張愛玲的遺囑一如她荒涼避世的人生,只求極簡不擾人,不被人擾。

相對於她與胡蘭成的婚約:『但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她孤絕的死亡,成了反諷,所謂的靜好、安穩,轉化成了最荒涼淒絕的死亡。

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愛時,寫給他:『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她自己短篇小說集【傳奇】的序裡,說:『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在在都顯示了她擁有一個溫柔憐憫的靈魂。正因此,她對胡蘭成晚年寫下【今生今世】毫無回應,她用自己的懂得、慈悲、得其情、哀矜勿喜換得一點點靜好,一點點安穩。
-------------------------------------

補註:很開心,看到止庵也有相同的說法:

『她的作品寫到蕓蕓眾生,嘲諷,刻薄,最後心還是軟了

從前我寫過一篇《看張》,在那?我形容張愛玲是“冷冷的成熟”。最近重讀一遍她的散文,字?行間我感到張愛玲原來是很溫暖的,透過“冷冷的成熟”,那是一種“澤及萬世而不為仁”的溫暖。比方張愛玲的《到底是上海人》?有這樣的話:

“誰都說上海人壞,可是壞得有分寸。上海人會奉承,會趨炎附勢,會混水?摸魚,然而,因為他們有處世藝術,他們演得不過火。”

過去我只由此看見她“透”,現在我想她是透得有人情味。人性的所有弱點她都看在眼?,這是她的深刻之處;同時她知道人性的弱點如同優點一樣有局限性,所以一切總歸是能被諒解。她諒解正因為她深刻。張愛玲的確無情,但她是無情而至於有情。我們喜歡用“小姦小壞”來概括張愛玲筆下的人物,這句話也可以表述出她看待人的整個態度,真的是“姦”是“壞”,不過“壞得有分寸”,好像這是一種藝術,其實還是出乎不得已:他們在他們賴以生存的小小秩序?小心翼翼、委曲無奈然而又有幾分得意地活著。

張愛玲常常被說成不脫俗,不脫市民氣,然而她只是在原宥這俗、原宥這市民氣而已;她理解人性的弱點,但絕不能說她就等於它們。她把根紮在最低處,從這?長高,高到俯視人類的悲哀,卻並不高高在上,她與一切同在。張愛玲寬容人性的弱點,說到底她還是悲天憫人,還是愛人性的;她作品寫到蕓蕓眾生,嘲諷,刻薄,最後心還是軟了,這都是基於她的這種深藏著的愛。 』


(摘自止庵《感動中國的作家--張愛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